孕期如果生病是件很麻烦的事,很多孕妈为了宝宝着想都会强忍着。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遵循医嘱仍可以使用药物治疗。
水肿
90%以上的女性在怀孕期间脚踝和腿部都会出现水肿现象,如果经过检查没有其他症状,可视为正常现象。
支招:
如果孕妈妈因水肿而产生不适,应尽快抬高腿部以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最好能侧躺下来,在小腿处垫一个小枕头,休息半小时。在饮食上,过咸、太辛辣、腌制品等食物要适量进食,平常可以多喝点具有利尿效果的红豆汤。
牙齿问题
孕妈妈体内的雌性激素增多,使牙龈的毛细血管扩张、弯曲等,引起牙龈炎。一般出现在怀孕3个月左右,随着妊娠的进展加重,分娩后就可逐渐消退。
支招:
1.牙龈出血的孕妈妈可以做一两次牙齿护理;
2.平时三餐饭后刷牙,配合抗过敏或牙周病专用牙膏;
3.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也可服用片剂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孕妈妈们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牙龈炎加重,甚至发展为牙周炎,并增加早产的几率。
贫血
怀孕中期,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增加,加上怀孕期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若此时孕妇营养摄入不足,很容易贫血,一般表现为,怀孕后头晕、面无血色、乏力、易疲劳、指甲薄脆、胎儿生长受限等。
支招:
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多吃鸡蛋、核桃、榛子、花生、猪肝、鸡血、绿叶蔬菜和鱼肝油等,这些食物含铁量非常丰富。在这基础上,多吃些橙子、橘子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蔬菜可有助于铁的吸收。
肥胖
对比研究发现,孕妇BMI(体重)越大,妊娠并发症危险就越大。体重正常孕妇与严重肥胖孕妇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为2.6%和7.8%,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分别为0.1%和3%。
支招:
一般来说,在孕前体重的基础上增长20%比较正常。通过产检,医生会根据孕妇体重、胎儿发育状况等,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调控。一般孕12周以后孕妇开始体重增长,保证平均每周的体重不超过1斤,体重就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感冒
孕期感冒能否吃药,首先要弄清楚病情,有些情况如果不吃药,反而对母婴伤害更大。一方面,孕期体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胎儿脑细胞发育受影响。另一方面,孕期感染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最终也会祸及胎儿。
支招: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对安全的中药,妊娠早期生病,若病情允许,尽量推迟中晚期用药;能用一种药物,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糖尿病
早孕期高血糖可引起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胎儿畸形、生长受限、早产等)。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后期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就容易导致胎儿在宫内过度生长发育,形成巨大儿。
支招:
1.每天多吃两餐。孕期饮食控制要技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又要使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
2.从13周开始,每天需要多摄取千卡热量。
3.孕晚期,糖妈妈要增加蛋白质、铁和钙的摄取量。
4.舒缓运动。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太极拳等。
5.勤测血糖。最好每日测空腹血糖和三餐前后血糖4-6次。
6.及时使用胰岛素。
拉肚子
腹泻对妊娠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建议及时就医。
支招:
1.单纯的消化不良,只需要补液、调整饮食。严重时,可能需要服用活菌制剂、蒙脱石散等。
2.磺胺类、喹诺酮类及四环素、甲硝唑等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或潜在危害,孕妇不宜用。但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对母婴较为安全,如有需要,遵医嘱服用。
3.用药期间,要密切观察孕妇和胎儿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就医。
4.即将临盆的孕妇发生腹泻,硬及早住院治疗。除药物治疗,孕妇还应注意调节饮食和休息。
高血压
临床上,妊娠高血压(简称“妊高症”)的发生率约为7%,发病时间一般是在妊娠24周后,尤其在妊娠32周后最为多见。高发人群:年轻初产妇及高龄初产妇;体型矮胖者;营养不良、伴严重贫血者;患原发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妊娠者等。
支招:
轻度的孕期血压升高不必担心,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收缩压在毫米汞柱左右都是安全的。如果超过此范围,最好做好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孕期血压明显增高时必须控制,收缩压超过-毫米汞柱,或舒张压高于90-毫米汞柱时,应口服降压药。血压超过/毫米汞柱时,应静脉用药。
过敏
约有50%的食物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只不过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过敏体质的孕妈妈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阻,或直接损害某些器官,如肺、支气管等,从而致使胎宝贝畸形或罹患疾病。
支招:
1.以往吃某些食物发生过过敏现象,在怀孕期间应禁止食用。
2.不吃过去从未吃过的食物,或霉变食物。
3.不吃易过敏的食物,如生吃海产鱼、虾、蟹、贝壳类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4.食用异性蛋白类食物一定要注意烧熟煮透,如动物肉、肝、肾及蛋类等。
文章来源于网络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