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淘宝网首页广告赫然出现一行红色大字:“生了女儿怎么办?二胎用碱孕宝。”
这款号称能增加生男孩可能性的产品掀起轩然大波,广告中这款产品已在多方问责下从各大电商平台上全面下架。躲过风波,仍有类似产品继续售卖,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不是这则广告的受众,一定会花一些工夫才能领悟出广告词上句和下句的逻辑关系。生了女儿怎么办?我第一时间想出的答案都跟下半句毫无关系:嗯,确实应该理性准备一下。女孩和男孩的纸尿裤类型不一样;都说女孩子喜欢玩娃娃,但还是要买不同种类玩具让她自己挑选,不能先入为主强加给她;她长大了还得操心安全问题,最好从小给报个跆拳道班……
那些被广告词完美戳中心思的人群才会为它埋单,他们必须要有一个男孩。即使过去30多年里,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处于失衡状态;即使人口学家警告说,将有大约万男人因为这个原因娶不上媳妇。
对他们来说,多一次生育机会即是多一次翻盘契机。在搏男孩的强烈欲望下,人口比例进一步失衡了。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年11月到年10月全国出生人口里,家庭里第一个孩子的性别比是:,二胎则为:,到了第五孩以上,男女比例涨到了:。一些经济落后的省份二孩比例失衡程度比这个数字还要严重。
本应只代表幸福的“二胎”是他们不容自己失手的机会,于是他们转向了“碱孕宝”之一类产品的谎言。厂商瞎扯精子分为X精子和Y精子,只有Y精子才能生出男孩,它更易在碱性环境下生存。这生生把子宫变成偶像综艺现场。一群精子分两队battle(对战),等着看卵子pick(选择)谁,这时有人暗箱操作送其中一队成功。这也太看得起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干扰能力了吧!
不完全是无知造就了信众,人在绝望的时候什么都愿意试一试。采访过抗癌假药的同事告诉我,子女往往会在老人病危时花大价钱购买江湖骗子的产品,只求心安。同样,问出“生了女儿怎么办”的人群可能切切实实感到了“穷途末路”。
以前有报道中提过一户生了8个女儿的家庭。夫妻俩过得都不好。他们并非不善良,只是认定女性没有价值,因为男性才是劳动力。反过来,男性必须劳动,因为女性毫无价值。于是妻子拼命生,而丈夫为了养活家庭拼命工作,在一场台风中失去了手臂。
两人住在厦门的城中村,往外再走一点就是独立书店、开放大学和林立的写字楼。
那里仿佛有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妇女就是半边天,科学也是常识。在另一个世界里,人们对一个女性的最强烈愿望,是让女性想尽办法不要生出跟她同一性别的孩子。
当两个世界碰撞,一边无法理解对方的存在,甚至连广告词都难以读懂。而另一边则完全不在乎对方的科普和辟谣,仍旧四处打听最新的偏方。
科学能做的,是说清碱孕宝没有效果。而人们需要的,是理解这种药就算有效也没有必要用。
推倒两个世界之间的墙需要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夯实,一片富足开放的土地才更不倾向于把锅甩给某个群体;女性的权利要在法治中得到保障;性别意识的刻板印象要打破,男孩有放松的自由,女孩也有拼搏的权利。
所以,重复了千遍的老道理还是要再讲下去。这虽不治本,但仍属必须。或许有一天,这道理能逐渐在哪怕最愚昧的土壤里生根。
生了女儿怎么办?给她知识,护她健康,教育她男生女生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告诉她她有多宝贵。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编:阿柯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作文不及格,老师找同学帮忙将学生屁股打青
女高中生模仿抖音游戏,结果卡在床头栏杆里出不来了……
老板又提出特殊要求了,到底该拿他怎么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