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我们来探寻下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因素,并对男生的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据研究,男生和女生在成长中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
女孩的身体发育,和行为发育,往往比男孩早一些,研究人员曾经就两种性别做了59个方面的对比,其中有7项由男孩领先,50项由女孩领衔,另外两项男女持平。
总的来说,女孩对人,对社会关系更感兴趣,男孩对客观事实,对机械工程,科学运动更感兴趣,女孩更喜欢室内活动和娱乐,男孩更喜欢室外活动,这种差别在他们选择阅读的内容时,是比较明显的。男孩倾向于选择运动、科技和游戏类,女孩则选择时尚、动漫、爱情类。在情感上女孩的情窦也比男孩要早,还有,女孩更早而且更清晰地有了明辨是非的观念,而且女孩也更善于应对来自生活上行为举止上的要求。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女孩的学业和大学就读率都比以前有比较大的提升,在有些国家女生的学业成绩表现更突出,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教育制度以及教学的方式可能更适合女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女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以及表现出的各项能力与学校教育的要求较为一致。
例如,女孩在语言方面的优势,包括阅读、写作、联想记忆、感知的速度、背诵能力强等,刚好都符合了教育体制的要求;而男孩在数学能力、科学研究、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感觉能力、活跃思维等优势,往往又不是考试中所要考查的能力。
女孩文静,善于领会老师的意图,可能更容易获得老师的喜爱,而在老师的眼里,男孩难以驯服。
这些差异可能对男女孩的学业表现有一定影响,但研究又提醒我们,人们有时可能过度强调了性别差异,其实两性之间的界限,并非十分清晰,每一个人身上都会一定程度的男性特征,也有所谓的女性特征,包括体内的化学元素也是如此,人的行为举止也是如此。虽然男孩稍微比女孩晚熟一些,但并不意味着“男孩危机”的出现,假如针对男孩有更合适的教育方式,那么男孩、女孩在学业上就会发挥出各自的优势,获得共同发展。
在男孩教育上,以下两点特别重要:
言传身教靠父亲
研究发现,每天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男孩,和那些比较少和父亲接触的男孩比,人际关系更融洽,更具有进取精神和男子汉气概。
男孩的性别认同与父亲的榜样效应分不开。幼儿期的男孩需要从对妈妈的依恋中走出来,逐步接纳爸爸和其他人。随着成长,父亲越来越成为男孩的典范。假如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男孩也会理所应当地不做家务。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这样的印象——做家务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父亲要适时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人际交往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让男孩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
探索好动别干涉
研究发现,男性荷尔蒙让男孩更喜欢动个不停,喜欢探索,他们更可能呈现出烦躁不安、调皮捣蛋的特点。男孩调皮捣蛋的背后却意味着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强。家长老师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不干涉男孩的创造性活动,不给他们过多的限制、保护和批评。男孩喜欢的事情,都该先让他先去试一试,就算是最终放弃,也该是他自己的主意。对于好动的男孩,会比较容易导致麻烦,父母老师需要更多的包容。在人际关系和相处上,也避免过多干涉,给到男孩更多的探索和发展空间。
北京白斑病医院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